9月1日,由人民网·人民数据主办的数据要素发展座谈会暨数据要素公共服务平台上线仪式在北京举行,十三届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友谊促进会理事长,公安部原副部长、国家网信办原副主任陈智敏在会上发表致辞演讲,呼吁数据要素参与方共同为推动形成数据合法、应用合规、数据可信、数据安全的大数据服务生态贡献力量,助推数字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图为十三届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友谊促进会理事长,公安部原副部长、国家网信办原副主任陈智敏发表致辞演讲
陈智敏在致辞开篇时表示,2021年,全国政协曾到人民网调研“数据产权的保护与利用”相关情况。作为调研参与人之一,他当时便对人民数据在数据资产交易方面的前瞻探索留下了深刻印象。随后,他重点分享了五点参会感受:
一是本次座谈会围绕着数据要素发展这一新时代的新命题进行交流探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多次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深刻地指出“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是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也是重要生产力”。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数据二十条”,首次明确了数据基础制度体系。未来,“数据财政”很可能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当前,数字经济在我国GDP总量中的占比已经高达40%左右,这说明数据要素已经成为新型生产力。劳动对象由农业时代的土地、工业时代的石油,随之变成了数字经济时代的数据。如何促进形成与数字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是我们必须要回答的时代之问和全球之问。
二是人民数据践行“党管数据,服务人民”的核心理念,以实现国家全域的大数据安全,精确服务新发展理念为遵循,以承建国家大数据灾备中心、国家应急数据中心等国家大数据项目为契机,依托人民日报、人民网强大的信息化建设和大数据领域所储备的技术实力和优势,致力于做好各级党政机关、央国企、民企的大数据存管用工作,为实现数据资源的安全共享和发展,作出了实实在在的努力。
三是人民数据运用“二次数据”理论来探索数据确权的模式,这是很重要的创新。通过对存量的一次数据进行重构,建立以个人授权后的个人信息为主的二次数据库,形成“二次数据”后再进行重构,探索建立多方供应机制。如此一来,既将个人信息保护落到实处,又通过理论创新加以合规利用。敢于去“啃”个人信息安全合规流通这个最难的“骨头”,这也是建立与数字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的重要探索。
四是人民数据不久前向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发放了数据资源持有权证书、数据加工使用权证书、数据产品经营权证书,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通过“三证”的发放,打造全国性的数据交易服务平台,今天上线的数据要素公共服务平台就是要助力解决数据不出省、部门不流通、数据确权难等现实问题,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五是人民数据作为“数据国家队”,积极推进海南国际离岸数据中心建设,打造国家级离岸数据安全共享特区,使其成为亚太区域互联网中心的重要路由节点。这对推动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实现数据“主权在国”具有很大的意义。
与此同时,围绕如何进一步激发数据要素活力、加强开展数据领域国际合作,陈智敏还和与会嘉宾们分享了三点思考:
如何实现数据“主体在民”“还数于民”,还需要更深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公民的数据权、人格权和财产权关乎数据时代的公平正义,关系到共同富裕的实现,甚至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前途命运,尚需各方共同关注。财政部《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比较好地体现了企业数据的财产属性。而要做到“还数于民”,让全体人民更好地共享数字红利,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数据要素分配和再分配的机制,推动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
数据要素公共服务平台应在数据的科学统筹、高效流通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其本质是数字经济的生产资料。陈智敏期待,数据要素公共服务平台能够抓住“数据二十条”出台、国家数据局组建带来的契机,在打破数据的条块分割、企业垄断、信息孤岛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促进数据在全国范围内高效流通,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积极开展数据领域的国际合作。数据跨境流动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决定的,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坚持国家主权的原则,反对数据霸权,抵制长臂管辖,保证数据依法有序跨境流动。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和推动制定数据跨境流动相关的国际标准和规则,从而维护数据主权和安全。
来自29个中央部委相关部门负责人,湖北、河南、黑龙江、安徽、内蒙古等省区的地方政府部门负责人,以及各地大数据交易所、大数据企业的代表500多人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