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NEWS

要屯粮吗?人民数据·人民星云数据中心来回应了!(一)

2020-04-07 来源: 人民星云事业部

分享到: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随着全球疫情的不断蔓延,近期,塞尔维亚、泰国、越南、柬埔寨、俄罗斯等在内的9个国家相继宣布或启动了部分粮食出口限制的举措。在此背景下,我国市场上出现了囤积抢购米面粮油的情况,到底“要不要屯粮”,成为网友争议的热点话题。

中国的粮食够吃吗?

人民数据▪人民星云数据中心基于人民一号及其他卫星数据,定位国部分“粮仓”,送上国家粮食安全定心丸。

小麦
河南滑县:中国小麦第一县
      滑县是国家优质强筋小麦主产区,小麦种植面积年均稳定在180万亩左右,其中高标准良田155万亩。2018年小麦总产量88.3万吨,平均亩产487.8公斤。按照全国人口14亿来计算,滑县(总人口140万)一个夏季生产的小麦,足够全国人均0.6公斤享用。
      山东德州:地处优质小麦的“黄金维度”上
      德州位于北纬36°,是国际公认的“黄金优麦区”,盛产中高筋小麦,口感佳,被誉为“小麦届的五常大米”。德州小麦产量占山东省六分之一,占全国3%。德州具有500年的储粮历史,现在更是储粮重镇,不仅储备着山东省的粮食,还为北京等地代储上万吨储备粮。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农业贸促中心
我国小麦多年供需平衡有余,年产1.3-1.4亿吨,现有小麦库存相当国人一年的消费量。此次限制小麦出口的哈萨克斯坦是我国小麦一大进口来源地,但这些进口小麦占国内消费总量很低2019年,小麦全年进口仅占当年产量的2.3%进口一些强筋弱筋小麦,主要在于更好满足国人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水稻
 
辽宁省盘锦市:生态稻米之乡
盘锦是我国优质大米核心产区,年收一季,生长期长达158-170天。水稻种植面积已近170万亩,年产优质水稻100万吨,为我国优质大米提供了基本量。盘锦水稻种植,从低洼地、人工提水开始,历经百年,已进入标准化、精细化的发展阶段。开创了稻蟹共生的“盘山模式”,实行“一水三养”“一地四收”的生态种植。
山东省青岛市:“海水稻”
今年3月,袁隆平院士带领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在青岛阳城区启动万亩耐盐碱超级杂交水稻示范种植项目。5月将在桃源河畔5000亩的盐碱地插上海水稻秧苗,助力万亩荒滩变良田。中国有15亿亩盐碱地,约有3亿亩具备改造为农田的潜力。袁隆平院士认为,如果发展1亿亩盐碱地种植水稻,亩产达300公斤,可增加总产300亿公斤,多养活8000万中国人口。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农业贸促中心
据官方数据,截止4月3日,全国早稻育秧已过八成,早稻的栽插已过四成,进度明显快于去年同期。今年早稻恢复势头比较明显,有望遏制播种面积连续7年下滑的势头。我国稻谷连续多年供大于求。2019年我国谷物进口1468万吨,仅占国内消费总量2%左右,且进口数量连年下降,即使不进口也不会影响国内市场供给。

玉米
吉林省榆树市:全国玉米产量第一大县
榆树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常年玉米播种面积在420万亩以上,玉米年产量约300万吨左右。全市580万余亩的耕地上,以玉米为主的农作物耕种机械化水平达94.4%,飞机航化播撒农药也广泛应用。在一些乡镇,秸秆全量覆盖还田、深松整地等保护性耕作技术被越来越多农民接受。
内蒙古库布齐沙漠:沙漠种玉米
库布其沙漠,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七大沙漠,曾经风沙肆虐。在沙漠腹地有178万块太阳能光伏板,占地10万亩,是国内沙漠地区最大集中连片光伏基地。采用“光伏+治沙+农林+旅游”的融合发展,板上发电、板间养殖、板下种植的方式,实现土地综合利用。经过30年的防沙治沙,如今已是沙峰绿谷交相辉映。
数据来源:艾媒数据中心
据统计,我国口粮年均消费量为2亿多吨,2019年我国小麦、玉米、大米三大主粮库存结余2.8亿多吨,完全实现自给自足。我国玉米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不进口也不会短缺。

大豆
黑龙江省富锦市:中国大豆之乡

富锦市坐落于世界三大黑土平原之一,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倍,适宜大豆生长。近年来国家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多途径扩大种植面积。2019年,富锦全市大豆种植面积超过150万亩,较上年增加37万亩。随着科技投入不断加大,大豆育种能力提升,单产增高,极大提高了我国大豆自给率。
数据来源:艾媒数据中心
2019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继续增加,单产同比提升,大豆产量同比增加。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大豆播种面积1.40亿亩(93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382万亩,同比增长10.9%。虽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目前,大豆进口未受疫情影响。巴西大豆现处于收获季节,今年产量有所增加,可能达到1.21亿吨左右,出口量也会相应增加。本月下旬美国大豆进入播种期,预计意向种植面积增加,从美国进口大豆今年可能有所增加。
官方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粮食总产量6.64亿吨,创历史新高,实现“16连丰”,成为有效应对疫情的压舱石。6.64亿吨,相当于国人人均粮食占有量470公斤,远超国际公认的400公斤安全线。我国完全有信心、有能力确保应对疫情期间粮食供应满足需要。
党中央对粮食安全高度重视,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表示,粮食多年丰收,库存较为充裕;夏粮丰收有望,春播进展顺利;口粮完全自给,国际影响有限;米面随买随有,不必囤积抢购。

(责编:蒋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