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NEWS

确保数据安全的关键在哪里?

2021-03-15 来源: 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

分享到:

~~(未读短信)

“尊敬的王小明,您有P24*3258鑫祥等2张保单已通过尾号1219农行账户转账交费成功。您可点击  https://gj.png.com  至APP-保单服务-服务函件查询《人身保险费交纳对账单》。”

你是否接到过类似的陌生短信,短信中的人不认识,发给你一个陌生链接就让你点。

随着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并出售的行为屡屡发生,严重危害了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正是因为如此,数据安全成为了两会热点话题。2021年3月3日的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的消息显示,《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已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一法律的颁布和实施,对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围绕“数据安全”提出加强公民信息保护,加快数据产权立法等建议。

 

数据安全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城银清算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崔瑜表示,强化金融数据场景应用监管,防范数据安全保护的交叉风险,加快推进数据产权相关立法研究。

全国人大代表郑杰建议,要确立数据主权,明确数据安全法的管辖范围,明确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应当在境内存储。

全国人大代表、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行长文爱华建议,加快数据立法工作,加强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对如何处理好个人隐私与国家社会安全的关系、个人隐私与公民知情权的关系、个人隐私与数字经济发展的关系等予以明确。

全国人大代表张近东建议,由国家相关部委牵头,联合互联网技术供应商和互联网服务企业,加快制定数据安全法律法规、安全保护配套标准,从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传输、共享、删除等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角度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确保数据安全。

全国政协常委、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甘霖建议,做好顶层设计,打通数据壁垒,加强隐私保护,保证数据安全。

人民数据(国家大数据灾备中心)·资产服务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数据产业发展非常迅速,数据流通和交易需求较大,数据资产权属的不确定,导致数据在流通过程中,保存、使用、修改、复制的责任模糊化,成为数据资产流通的最大障碍和数据侵权违法违规的根本原因,因此加强数据确权研究和创新试点是确保数据安全,破解数据合法合规流通的关键。

在数字经济下,高度重视数据安全和数据治理,是中国战略安全可靠实施的有力保障。国家信息中心预测,到2025年我国数据总量将跃居世界第一,占比达27%以上。面对这么庞大的数据,如何衡量数据保护的“度”呢?

 

如何确定数据保护的“度”

数据开放的背后就是管理,但是如何有“度”的管理还有待商讨。接下来,小编就以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为例,希望可以对大家起到一定借鉴意义。

2018年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生效,这一新条例被认为是“史上最严格的个人数据保护条例”。

《条例》认为个人信息是中性的,则会将“赋权用户”平衡在个性化服务信息开放透明与个人隐私保护两个相反方向的中间点,由用户决定取舍。认为个人信息是负面的(例如都属于“隐私”),则会限制个性化服务信息开放透明,只强调个人数据保护。

《条例》的出台,有利的是欧盟消费者会享受更多的数据安全,例如《条例》强化“被遗忘权”,有利于用户在网络中“隐身”;不利的是,欧盟消费者会失去较多的个性化服务机会。

专家表示,我国网络实名制在逐步加强,但实现城市级的网络安全整体运营和协同联防有待加强,尤其是要把在隐私、人身与财产安全放在一个整体框架中寻找最妥当的均衡点。

因此,过度的数据保护会限制企业的发展,过多开放会侵犯企业或者个人隐私,如何确定数据保护的“度”,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作为人民日报、人民网旗下,国内首个数据资产确权平台,承担国有大数据资产的管理、开放、共享试点之重任。平台以数据确权认证为出发点,积极探索建立数据资产确权、流通、交易、应用开发规则和流程,加强数据隐私保护和安全管理,协助党和政府管好数据,用好数据。

目前,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已与多省建立大数据战略合作,共建省级大数据交易所,对数据资产进行确权登记和主体授权服务,协助各省市建立数据管理中台、地方数据交易所,逐步建立国家全域数据流通监测,制定数据交易标准及规范,希望为国家实现全域大数据安全、构建数字社会,贡献“人民”力量。



责编:梅亚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