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NEWS

聚焦产业链融合建设,加快预制菜产业健康发展 ——《2023年预制菜产业发展观察》发布

2023-05-23 来源:

分享到:
2023年5月23日,首届中国百强预制菜企业(大同)峰会召开。峰会由山西省农业农村厅指导,大同市委、市政府、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主办,大同市农业农村局、山西省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中心、山西预制菜产业联盟等单位承办,共话预制菜产业发展。



会上,人民网·人民数据副总经理、人民数据研究院院长陈丽做了聚焦产业链融合建设,加快预制菜产业健康发展——《2023年预制菜产业发展观察》报告发布。该报告由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人民数据研究院、武汉人民在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骨干分析师、研究员共同撰写。报告基于人民众云平台,对2022年以来涉预制菜产业的舆论情况进行总结,全面梳理产业状况,系统总结产业发展优劣势,并提出建议。

目前,预制菜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期,各界对预制菜的市场规模充满期待。报告指出,从舆论场对预制菜的关注来看,主要呈现四个特点:

第一,近一年来,舆论关注度呈波动上升趋势,与预制菜市场热度成正相关。上半年新增相关注册企业增速达42.7%,舆论认为预制菜行业正处于发展风口;2023年1月至2月,预制菜关注热度再度高涨,主要与预制菜产业首次出现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相关,这说明预制菜的热度容易受到政策影响。

第二,预制菜口碑以中性正面为主,正面声音主要聚焦预制菜产业减少餐饮成本,提高效率,助力农产品的标准化等。随着预制菜产业的正向作用逐渐凸显,其产业声誉在逐渐变好;

第三,从预制菜关注度的全国分布来看,东部沿海省市对预制菜的关注度更高。人民数据大数据显示,山东、湖南、广东的新增企业数量位列前三。这些高度关注预制菜的省市以及新增企业数量高的省份,多呈现出农牧业基础好或交通便利等特征,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优势;

第四,预制菜高频词聚焦产业链融合建设,乡村产业振兴、食品安全等。整体而言,舆论期待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的声量最高。

报告认为,自2022年起,各级政府纷纷出台利好政策支持,并释放出三大信号:首先,中央及部委重视产业发展,已对部分标准修订产生影响;其次,广东、山东等多地争创“预制菜之都”,政府支持预制菜走出地方特色;最后,预制菜产业迎来“标准潮”,从省、市、区等层面成立预制菜行业协会已成为标配。

在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一系列预制菜产业扶植政策、产业升级等因素的驱动下,预制菜行业呈现出五大发展优势:

第一,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与多样化需求提升,为预制菜行业发展奠定良好经济基础。同时,居民膳食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也促进预制菜消费需求持续释放;第二,对于B端餐企而言,预制菜标准化生产流程很好地契合了企业“降本增效”的根本诉求,连锁经营和外卖餐饮已成为预制菜消费主力渠道;第三,在C端市场,“懒人经济”加速预制菜发展,有效触达“烹饪小白”等消费群体核心痛点。数据显示,用户购买预制菜最主要目的是节约时间,远超“美味”“不喜欢做饭”等因素;第四,在专业冷链物流的带动下,产业配套各环节加速补短链,为预制菜行业高速发展夯实基础。此外,短视频“种草”与直播带货的迅猛发展,也为预制菜品牌线上营销注入全新动能;第五,多方资本力量加速抢占赛道,激活预制菜发展“一池春水”。2020年至今,预制菜领域大额投融资事件频出,除初创品牌,不少成熟品牌也积极转型布局,为预制菜行业发展起到极大带动作用。

万亿赛道的蓝图固然诱人,但也需看到,目前行业仍有诸多问题待解。报告认为,第一,全国范围内对预制菜的生产标准、产品规范等还不够完善和统一;第二,食品安全、营养成分含量超标等弊病仍存,将更加考验企业的精细运营能力;第三,行业龙头示范作用尚需提升,资本的加持可能出现低价无序竞争;第四,产业链条协同融合亟待畅通,冷链物流仍然是发展短板;第五,产品口味还原度较低、消费后存在较大的预期落差等消费群体认知偏见有待扭转,产品差异化、特色化仍需探索。

对此,报告提出三点发展建议:

政策层面,应建立统一行业标准,加强市场监督管理。随着预制菜产业不断壮大、预制菜企业快速发展,编制统一的预制菜行业标准势在必行。监管部门当前可考虑按照食品或餐饮监管标准中较高者对标,通过公开通报或发布消费预警等形式,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对于尚无地方标准或行业协会的地区,可由监管部门、行业协会推进标准建设。

行业层面,应自觉强化协会自律,共同打造行业口碑。行业协会可携手本地餐饮企业、电商平台等商家,通过搭建行业评价机制、用户反馈机制等体系建设,助力行业健康发展,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同时,积极听取各方有益建议,重视消费投诉风险,自觉自主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企业层面,应共同做好市场培育,提升消费者满意度。一方面,企业需要加强产业链融合建设,注重一、二、三产业各环节之间信息畅通,以强链补链提升自身在产业分工中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以食品安全为“红线”,以口味还原度为基石,从人才培养、产品创新、物流配送、营养搭配、种类丰富等多维度加强投入。




来源:人民数据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