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NEWS

见识丨一周年观察:乘风破浪的科创板

2020-07-22 来源: 央视网评

分享到:
2020年,我们对科技创新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
 
新冠疫情冲击人类安全,科技被公认为是最有力的抗疫武器;大国博弈中,中国“芯”还被发达国家卡着脖子,唯有创新,方能突围;全球发展疲态尽显,各国竞相“放水”勉强支撑,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红利早已吃到尽头。
 
今天,我们悄然发现,中国的科创板已经扬帆起航,7月22日是开市整整一周年的日子。一年中,中国的芯片、疫苗、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企业纷纷上市,资本市场为创新开启加速度,制度改革为经济打开新空间。
 
我们骄傲于拥有:最大规模的市场、最完备的工业体系、最充沛的人才红利。然而,以科创板为代表的资本市场改革,才真正为我们的科技赶超战略,拼上最后一块版图。
 
硬核
一场高科技的竞争
 
过去人们常说:中国最优秀的科技企业,早已出走海外。剩下的要么是披着科技外衣的伪创新,要么是模式创新、而不是硬核创新。
 
就在7月21日,科创板一周年前夕,曾经让无数投资人“梦想窒息”的创业板大明星——乐视网,被正式摘牌。唏嘘之余,我们不能重蹈覆辙。
 
没有解决的问题是,今天的中国,人们可以随意选择个人计算机和手机的终端品牌,却无法选择中央处理器和操作系统,因为在这个生态链的顶端,始终是海外的芯片和操作系统企业提供的核心解决方案。
 
数据显示,中国每年进口芯片金额,花费几乎是原油进口金额的两倍。这两年中美贸易摩擦中,缺“芯”少“魂”之痛,如鲠在喉,中兴通讯被吊打,在芯片和系统方面有诸多建树的华为公司更是备受打压。
 
 
情况正在起变化。以近期为例:
 
7月9日,“量子通信第一股”国盾量子登陆科创板,首日上涨近10倍,受到市场大力追捧。
 
7月15日,康希诺生物获批成为科创板上市的第一家A+H疫苗股。
 
7月16日,“中国芯”制造龙头中芯国际登陆科创板,创造最快过会记录。 
 
7月20日,“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上市。
 
……
 
越来越多的“硬核”元素出现在中国资本市场。科创板精准定位于“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目前,科创板上市公司总数为132家,总市值超过2.5万亿元,医药医疗、信息科技、半导体等企业占了大多数。
 
有质疑的声音说,一些科创板上市企业纯属梦想阶段,短期根本看不到盈利的希望和市场普及。其实:
 
一来,以纳斯达克为例,“钢铁侠”马斯克的特斯拉,“改变世界”的苹果,世界首富贝索斯的亚马逊,以及社交巨头Facebook,这些科技巨头也一度连年亏损,挣扎在破产的边缘。纳斯达克为他们的起步、发展和腾飞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创是九死一生,我们不能因看见才相信,有时候,需要相信才能看见。
 
二来,注册制的包容性,为科技企业打开了快速通道,这是科创板的核心要义。相对应的,科创板严格的退市制度,保证了优胜劣汰,有进有出。据不完全统计,1980年至2017年,纳斯达克年均退市达400余家,这为我们提供了启示。
 
融资吸引力和造富效应,将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留在国内上市。假以时日,这里非常有可能诞生中国的苹果、特斯拉、英特尔。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把握科创板发行节奏、口径和力度,不走过去“股市为国企脱困”的老路,避免沦为急用先行的工具。
 
新经济
一轮经济活力的集中迸发
 
OMG!!!
 
2020年6月,直播网红李佳琦再次上了热搜,这一次是作为特殊人才引进落户上海。无独有偶,“90后”快递员李庆恒被认定为高层次人才,落户浙江杭州。
 
人才的内涵不断丰富,这背后正是新经济的快速崛起。
 
如果说疫情的传播,给人们的衣食住行造成了不便;那么,在线教育和办公、餐饮外卖、直播电商、远程诊疗等新经济模式异军突起,不仅有效克服了疫情影响,还创造了就业、刺激了消费、支撑起经济。
 
如果说芯片、操作系统这样的硬核科技是产业的“神经中枢”,那么,以5G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就是经济运行的“骨骼和血脉”。
 
新技术革命,带动了新一轮商业革命。
 
近年来,中央会议和文件多次提到“新基建”,此次疫情中,更是提出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度”,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电动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
 
这与科创板重点支持、重点推动的领域十分吻合。这些行业,投入研发周期长,动用的资金庞大,前期往往难以实现营收及利润。科创板,扩大了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范围,实现了科技和资本的完美结合。
 
2019年开始,阿里、京东、网易为代表的多家中概股回归,登陆香港市场二次上市。这背后,既有纳斯达克方面的监管风险因素,更重要的是中国资本市场自我革新,和中国在全球新经济领域的先行先试。
 
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吸取上一轮牛市中疯狂炒作新概念、“旧瓶装新酒”的教训,比如“生态化反”“虚拟现实”“P2P金融”,避免把科创板沦为圈钱融资、高位套现的工具。
 
制度
一次意义深远的增量改革
 
6月以来,A股市场“涨”声不断。
 
指数方面,上证指数一路抬升,剑指3500点,创业板指数更是从2018年的底部区间翻倍。资金方面加速进场,连续多个交易日,两市成交破万亿元。个股方面,多只蓝筹股票创历史新高。
 
7月22日,时隔30年不变的上证指数,将修改编制方案,同时,科创板50指数也于23日正式发布。未来,指数将更加精准反映中国企业的成长动态。
 
指数修改,只是资本市场整体改革中很小的一部分。科创板也不只是简单改变发行制度,而是顶层设计、增量改革、重塑市场和监管生态。
 
 
在入口端,首家“同股不同权”企业优刻得,首家“未盈利过会”企业泽璟制药,首家红筹上市企业华润微……一系列制度层面的突破,打通了“梗阻”。这种速度和力度在过去都难以想象。
 
在出口端,新《证券法》在2020年3月1日正式实施,为注册制扫清法律障碍。处罚上限由60万元提高到1000万元,建立民事诉讼制度,弥补证券欺诈投资者保护短板。
 
在国际端,随着A股制度建设的健全,以及疫情等考验下,中国稳定的投资环境。国际资金前所未有地提升中国A股配置份额,改善A股投资者结构,倒逼市场制度和规则的进一步成熟完善。
 
目前,科创板注册制改革的经验已复制推广到创业板。
 
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还将有:科创板股票纳入沪股通标的、引入做市商制度、研究允许IPO老股转让等创新制度,出台科创板再融资管理办法,支持更多“硬科技”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等等。
 
从核准制到注册制,从创业板、新三板到科创板,资本市场的改革步履维艰,也步履不停。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年的规章、条例出台着实不少,而制度唯有在严格执行中,才能真正焕发出生命力,给投资者以信心。
 
我们都知道是瓦特改良蒸汽机,叩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大门。很少注意到的是,其实有罗巴克、博尔顿等人长期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才让瓦特全身心投入发明创造之中。而大英帝国,还依靠当时独一无二的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体系,有力助推了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
 
同样,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依靠投行体系及金融创新,支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成为全球霸主。1971年,纳斯达克的创设,与风险资本一道,再次让美国的信息科技腾飞,站在了浪潮之巅。
 
科创板,是大国科技战略和金融战略的必然选择,被给予厚望,祝乘风破浪。 



(责编:梅亚川)